Enviroment in
Which Activity Takes Place
秀 城 设 计 美 好 生 活 体 验Copyright © 2017 UCS GROUP
Design by sumaarts.com
09.08.2011 / 设计动态
深圳力量跨界设计师陈颖:室内室外本来没界限
陈颖档案
UCS秀城设计创办者,“深圳十人(BOX10)盒子汇”设计师联盟创始成员及首任轮值主席。毕业于深圳大学建筑系,活跃于深港两地,专注于室内建筑设计,2009年出版秀城设计作品专辑《跨界》,近年来践行跨界,进入建筑室内设计一体化的整体设计。曾获得多项亚太及中国大陆地区设计专业大奖。
陈颖不但精于设计实践,而且热心公益事业,2007年、2010年两次在深圳大学筹资设立奖学金并组织面向全国高校设计学生的“深圳室内设计十人真诚回馈学校暨设计竞赛”,主力策划“深圳设计师•我们十人十年联展” “城市•意识•设计师联展”等活动。
陈颖素描
开口包豪斯 内心洛可可
“好人”、“愤青”,陈颖的朋友喜欢这样称呼他。年过四十而不惑的陈颖仍在“我是谁”的身份问题上纠缠和自省。或许他太在意是否跟得上疾速发展的城市节奏,于是止不住回望内心,检讨自我的来源,探寻未来的可能性。
陈颖质朴、稳重的外表下散发出一种忧郁、理想主义的气质。不戴眼镜时他跟歌手林依伦有点像。有朋友说,如果说陈颖的语言是包豪斯风格,他的内心就是洛可可风格。员工说他表面比较木讷,内里比较闷骚。曾经的文艺热血青年、能歌善舞、运动健将、能将迈克尔•杰克逊的凌波微步跳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他就是这样一个心里藏着一团火的阳光老男孩。
他是纯深圳本土派设计师,十多年来将亚太地区各类室内设计大奖拿了个遍。他从小就有盖大房子的梦想,建筑科班出身却“误”入室内设计行业。在这行做得风声水起之时,他又在全国率先力行建筑室内设计一体化的跨界理念。在他的眼里没有“室内”与“室外”的界限,设计应该与城市、大自然产生共鸣并产生能量交换。心系公益的他更关注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希望诗意地栖居不再只是个口号。“我很想做一些具有生命力的东西,缓慢、有诗意、长久的……”
跨界设计曾“被无证经营”
从深圳大学建筑系毕业后四年,陈颖创立了秀城设计品牌。为什么叫“秀城”?他说当时觉得深圳是一座特别秀丽的城市,遂取了此名。2004年,他将其组建为设计公司,即“深圳市秀城环境艺术设计有限公司”。一个月前,这个用了七年的名字更改为“深圳秀城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说起这段改名经历,陈颖感触颇深。当年去工商局注册时,陈颖被要求必须在设计前面加上“建筑”、“装饰”或“室内”等修饰词,而加任何一个名字都必须相应的“资质”,即公司必须在积累足够的相关案例后才能进行申请。事实上,在成功拿到名副其实的证之前会落下一个真空期,从而逼着设计师们进行“无证经营”。
在陈颖看来,这是一个挺荒唐的逻辑,类似“第22条军规”。他说,这是典型的“抽屉”思维,只是为了方便管理者归类管理制造的行业壁垒。
今年的成功改名则让他切身感受到,政府部门已经以相对包容的态度接受了设计“跨界”。他说,公司以前用的“环境艺术”这个称谓,很多时候让人误以为是做园林景观的。事实上,现在公司做建筑、室内、灯光、家具和环境等各类跨界设计,甚至延伸到与大自然的能量交换,如雨水、太阳能的利用,排污处理等,力图将所有的设计链条牵连起来。
“而今再说装饰设计,是非常可笑的。”陈颖淡淡地说,“装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跨界设计正向我们走来。”
左手建筑右手室内 设计一体化
左手是理想,右手是兴趣。而如果能融理想于兴趣中实现,将双手完美合并,那一定是幸福。陈颖就一心想成为这种人。
对于陈颖,建筑设计是理想,室内设计是兴趣。在这样一个缺乏建筑理念的“建设年代”里,陈颖用近乎偏执的理想主义之锤凿开这所谓的“室内”与“室外”、黑与白、左与右的厚墙。
他说,兴趣会让你上手很快,做室内设计相对自由,能很快看得到成果。而建筑设计的周期长,不够自主,未必与艺术挂钩,而且受经济、资本各种指标和需求的影响,有些死板。
在一个又一个设计作品印刻在这个以加速度前进的城市里时,陈颖却并不感到满意,对生活状态提出了质疑。虽然回忆起大学时期用三维电脑技术向看不太懂的官员演示大亚湾设计效果图的得意笑容还在,也在起早贪黑刻苦学习盖房子的技术,但他逐渐意识到建筑不只是盖房子,而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融合,还需要关切住在房子里的人快乐与否。
2009年他出版了《跨界》一书。动因在于反对人为“粗暴”地将设计划分界限。他说,如果室外设计是白,室内设计是灰,Interior Design这样的称呼或许更加容易融合内和外。反思中国现状,我们早已在千篇一律的速度之城建设中,饱受非此即彼的划分之苦,在目前国内的空间设计中,黑白转换简直可以用“暴力”来形容。建筑到底什么时候产生?当你身处其中,感觉心中有一种和谐的旋律产生时,艺术就产生了,建筑场所感随之而至,这是一种很情绪化的贴身感受过程,甚至可以称之为“聆听神的旨意”的过程。当以“打动人的情绪的设计”来定义Interior Design时,其实已经无所谓In或Out的区分了。房子的里与外,介于室内室外分隔的所有设计,都可以包含在Interior Design里面。
陈颖认为,设计是相通的,没有界限的,设计师除了成为生产链条上的一环以外,还应该去做更多人性化、创意性的设计。人为地做泾渭分明的划分,会产生很多问题,各部门的功能会被打散,难出好的作品。他指出,现在室内设计尚不成气候,想往建筑“挂靠”,但又觉得太过古板。而建筑也在往室内渗透,这两种跨界其实都很难。建筑师们要考虑如五金、灯光等更多的细节。而室内设计师去开拓与供应商、建筑师和政府部门等更多层面的合作。如果室内设计要考虑到的因素有20项,那么建筑设计至少要考虑100个。
心系公益 十人自费扶持设计教育
2007年,陈颖联合李益中、秦岳明、林文格、陈厚夫、洪忠轩、周际、于强、刘波、刘卫军共10位设计师集资10万元举办了“深圳室内设计十人真诚回馈学校暨设计竞赛”,吸引深圳、上海等地的设计专业学生积极参与,为当前倚重功利与应试的设计教育注入了公益的关怀,加强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和共鸣。现在活动改为2年举办一次,奖金额度也升至20万元。
对于为什么要做这个完全由设计师自掏腰包来做的“深圳十人空间设计奖”,陈颖说,其实许多家庭贫困的学生没条件上设计类学校,因为诸如绘画用的纸、颜料、软件及书本都是很昂贵的。我们想让学设计的学生在读书的时候感觉做设计师是一件很光荣、很有前途的事情,而且感到有些力量支持他们。他说,“我们想让他们看到未来和希望,看到这座城市里面的人是这样生活的,看到设计师是可以让这座城市更美丽,让人们生活更美好,更有幸福感的。”
详细信息请点击秀城设计微信公共平台发布或者用手机的微信扫一扫功能,扫描以下的二维码,添加关注秀城微信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