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viroment in
Which Activity Takes Place
秀 城 设 计 美 好 生 活 体 验Copyright © 2017 UCS GROUP
Design by sumaarts.com
24.02.2010 / 视点
什么是装修?
有人说:“装修装修,装完之后就修。”
和这个差不多的说法是:“装的时候尽可能少装点,也就是说少浪费点材料;修的时候越少越好,也就是说施工质量要好一点。”
也有人说:“得叫装饰,装完之后摆摆家私饰品。”
曾听到有记者问一位设计师:“你的家装的很cool吧?”一脸的期待。设计师则忸捏着回答:“装的很简单。”一副很不好意思的样子,生怕一个不小心,碰破了提问者脑袋边上冒出来的美丽的肥皂泡。
既然已经装了,就必须有所“装”,这时候大多数装修业主的想法;既然设计了,就应该有所“设计”,这也是不少设计师的想法。就在近两年,“设计之都”正在热炒之中,走在大街上,仿佛连空气中都彌散着“设计”的味道,人人都象挤公车一般,生怕唯独把自己给撂下了。在这个集体念头的驱动之下,“设计感”很自然地就成了一个公众追逐的目标。
那么,现实中的“设计感”是如何去达成的?效果又是如何呢?
前年,深圳滨海的某大楼盘入伙装修,如火如荼的工地上粉尘飞扬,喧嚣一片,有个朋友对其中的某一栋三十几层的高层,上上下下相同的户型看了一遍。发现不得了,几乎没有一户的装修是相同的,创意之多,令他大开眼界:走道改为圆形有之,餐厅改为包间有之,隔墙改为造型柜有之…。而且,材料和形式变化多端,琳琅满目,“设计感”终于是有了,只是横看竖看,就是不怎么顺眼:“就好象是骆驼祥子的头上戴着毡帽子,身上穿件西装,脚下卷半边裤腿,手里却拿着根雪茄”。还有一大特色就是“电视背景墙”,在上面是力气花的最多的地方,占了三分之二多的住户。比较来比较去,他就发现只有一户人家,四面白墙,没啥吊顶,深棕色皮沙发,几个家具柜,摆了两盆绿化,“怎么看,怎么舒服”。
在这种情况下,找不找设计师来设计,是一个问题。
前不久,又听到一位媒体朋友跟我说,他已经装了三套房子,而且一直在留意和琢磨装修的事情,尤其是设计。他还告诉我“一个重大发现”:“电视背景墙做得好看的,少之又少,做,还不如不做!不做,还要比做的好看!”我听后大笑。
请一定不要怀疑咱们同胞对美的渴求之心,那毕竟是压抑了多少年的审美神经啊,终于可以在自我的空间里释放了,终于可以自己说了算了,怎么能够不让他们好好地折腾一番呢?设计师也没有理由不感到欢欣鼓舞,终于赶上了个全民装修的时代,十八般武艺终于全都有了用武之地啦!外来的设计师也感到很高兴,尤其是建筑师。如果用装修来比喻建筑设计的话,外来设计师就是正在做一些“装修”的把戏,他们在不遗余力地给当代中国装上一些希奇古怪的新奇玩意,把大量的问题留给国人,我们在未来不得不面对一个漫长而痛苦的修正过程。有人对CCTV、大水蛋、鸟巢、水立方在中国的出现表示不满,觉得它们的横空出现是侵略了我们的设计文化。其实他们并没有看到这东西的出现,也是有着深层的中国特色。因为恰恰就是我们自己,培养了这么一个有着很自然的中国本土土壤,然后拱手让给嗅觉灵敏的外来设计者。它们的出现,正是顺应着我们的需要,市场它总是敏感地作出即时的商业反应。文化?当然也不会例外。
原谅他们!他们其实也是想追求美,毕竟也是他们的一片爱美之心,尽管唯美得丑,大地上充满了既不好用又不好看的视觉垃圾,恰恰也正是出自他们的爱美之手。
那位媒体朋友终于又要装第四套房子了,“这次我一定要请好的设计师好好设计,不是要做加法,要做好减法。”从这位老兄嘴巴里蹦出了两个专业词汇,终于有点领悟过来了,尽管代价是有点大,因为他已经装了三套令他不满意的房子了。设计师是要找的,装修怎么能没有设计?问题又在于,要找什么样的设计师才合适?
如果还抱着“装修感”和“设计感”的腿不放,恐怕会有被主流所抛弃的危险,它们正在悄悄地被设计师们所弱化。目前,恐怕已经很少人再那么强调“装修感”了;然而,“设计感”仍然是大伙的至爱,站在城市的最中央,放眼过去,可以看到无处不在的形式舞蹈,却令人感觉满目疮痍,顿生悲凉。如何回归人性?如何自然地表达自我恰当的需求?这将会成为未来中国文化的主要语境,大众层面上的自我意识正在渐渐苏醒,推动着设计审美意识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驱使他们运用自己的目光去判别什么是真?什么是真正的善?什么是真正的美?
当设计师回答“我的家装的很简单”时,再也不会觉得不好意思的时候,就是大众审美眼光提升之日。
(写于2006-5-20)
详细信息请点击秀城设计微信公共平台发布或者用手机的微信扫一扫功能,扫描以下的二维码,添加关注秀城微信公共平台: